黨中央、國務院高度重視革命文物,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革命文物和紅色旅游作出重要指示批示,考察革命舊址、革命紀念館30多次,為加強新時代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提供了重要遵循。廣東作為革命文物延續(xù)年代最長、序列最完整、種類最齊全的省份,歷來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工作,省委常委會專題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各級黨委政府履職盡責、真抓實干,社會各界積極參與、共同努力,全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穩(wěn)步推進,取得實效。2019年,中宣部、財政部、文化和旅游部、國家文物局聯(lián)合公布《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(qū)分縣名單(第一批)》,廣東省原中央蘇區(qū)和海陸豐兩個片區(qū)共26個縣(市、區(qū))入選。經(jīng)初步統(tǒng)計,全省現(xiàn)有革命類不可移動文物2030余處,其中國保單位34處,省保單位124處,市縣保888處。保存展示革命文物較為集中的博物館約有33家,革命類珍貴文物7459件/套。
一、開展革命文物固本強基行動。從政策支持、經(jīng)費保障等基礎性工作入手,打牢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根基。政策制度進一步完善。先后出臺《廣東省紅色革命遺址保護利用行動方案》《廣東省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行動計劃》等政策文件,建立由分管副省長擔任組長的廣東省文物安全工作聯(lián)席會議,全面加強政策支持和組織領導。經(jīng)費保障進一步加強。省級財政年度文物保護專項經(jīng)費逐年遞增,從2015年6000萬元增加到2019年的1.6億元。2018年印發(fā)《關于建立紅色革命遺址經(jīng)費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》,省財政從2019年起5年專項安排15億元實施省級以上紅色革命遺址保護建設、展陳提升行動,統(tǒng)籌各項相關資金70億元,支持紅色革命遺址免費開放、紅色教育基地打造等工作。基礎性工作進一步規(guī)范。省級以上革命文物單位有保護范圍、有保護標志、有記錄檔案、有保管機構“四有工作”基本完成。加大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人力物力投入,鼓勵文物博物館、高等院校、科研機構等專業(yè)力量深耕細作,宣傳引導社會各界廣泛關注、積極參與,廣州市《廣州市抗戰(zhàn)史跡田野調(diào)研報告》、珠海市三灶侵華日軍罪證見證者口述材料、南粵古驛道研究課題組研究出版《重返楊匏安烈士在廣州的歷史時空》(中山大學出版社)等革命文獻檔案史料、口述材料不斷豐富。
二、開展革命文物保護修繕行動。堅持依法依規(guī)、強化監(jiān)管、程序正當、措施得當?shù)仍瓌t,搶救和預防并重,不斷加強保護修繕工作。探索建立“歲修”制度。2019年起,按照每處每年3萬元標準,省財政撥付2000余萬元用于711處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日常保養(yǎng)維護。組織實施瀕危革命文物搶救項目,省財政每年下達的800萬元搶險加固經(jīng)費,優(yōu)先用于革命文物。實施革命文物修繕保護工程。2011年以來,先后組織對海豐紅宮等2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、南昌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舊址等1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修繕,相繼開展孫中山故居、三河中山紀念堂、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臺等一批革命文物的專項保護規(guī)劃。目前,基本完好的革命文物有約1400處,占70%。深入挖掘革命文物遺存。及時把新發(fā)現(xiàn)的革命文物依法納入保護范疇,加強對革命文物歷史價值的發(fā)掘研究,科學確定保護級別。比如,著眼中共中央至中央蘇區(qū)秘密交通線的歷史地位作用,先后將棣萼樓中轉站舊址、纘詒堂中轉站舊址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,推薦中央紅色交通線(汕頭站)成功申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三、開展革命文物展示利用行動。依托革命文物,展現(xiàn)黨的歷史貢獻,堅定“四個自信”。推出系列主題展覽。廣州魯迅紀念館《紅的文學——廣東左翼作家點將錄》,通過200多件文物文獻和300余張照片全面展示廣東左翼作家群像;汕頭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《潮汕七日紅展覽(中共秘密交通線之汕頭)》,150件革命實物和190幅圖片再現(xiàn)南昌起義軍及其南下部隊的革命斗爭過程。廣州楊匏安舊居陳列館推出《華南明燈——楊匏安舊居革命史跡展》,介紹革命先驅楊匏安的歷史故事以及曾走進楊家祠的陳獨秀、周恩來、劉少奇等著名人物。打造優(yōu)質(zhì)展示場所。采取豐富展品、應用高新手段等科技,不斷提高布展質(zhì)量,優(yōu)化參觀環(huán)境。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引入場景模擬、MR技術、3D技術等,探索沉浸式展陳方式,年接待量達36萬人次。虎門鴉片戰(zhàn)爭紀念館、孫中山故居紀念館、廣州起義烈士陵園等一批博物館、紀念園,參觀瞻仰的群眾絡繹不絕。講好廣東紅色故事。舉行廣東省2019年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和展演晚會,深入挖掘紅色文物內(nèi)涵,推出一批激勵人、感染人、教育人的紅色故事,進一步提升講解員隊伍素質(zhì),激勵和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弘揚革命精神,傳承紅色基因、發(fā)揚革命傳統(tǒng),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。
四、開展革命文物宣傳教育行動。講好紅色故事,傳遞紅色基因,發(fā)揮革命文物在培養(yǎng)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獨特作用。持續(xù)抓好宣傳教育平臺建設。目前,全省共有13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、9個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、2個全國港澳青少年游學基地、26個省級紅色旅游示范基地、104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、26個廣東省國防教育基地,以及13個全國紅色旅游經(jīng)典景區(qū)、10個國家4A級以上紅色旅游景區(qū)。不斷豐富宣傳教育手段。2019年,經(jīng)邀請黨史專家多次論證,遴選出全省100個紅色革命遺址,以時空為序,串連成9條傳承紅色基因學習體驗線路,為全省各級黨組織和社會各界開展主題教育、追尋紅色記憶創(chuàng)造良好條件。今年,以此題材拍攝《追尋紅色足跡》16集系列紀錄片擬于7月在廣東電視臺播出,并向學習強國等網(wǎng)絡平臺推送。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頻道《國寶檔案》欄目組合作推出10集《紅色經(jīng)典》廣東系列節(jié)目,系統(tǒng)展現(xiàn)共產(chǎn)黨人前仆后繼、不怕流血犧牲,推動中國革命走向最終勝利的宏偉歷史。主動拓展宣傳教育覆蓋面。鼓勵革命類博物館、紀念館和各類教育基地主動作為,積極與周邊學校、黨政機關、企事業(yè)單位、駐地部隊、城鄉(xiāng)社區(qū)的共建共享機制,有計劃地組織大中小學生、黨員干部、部隊官兵和各界群眾到革命文物場所參觀學習,變“等人來”為“引人來”,帶領大家走近革命文物、走進一段段激動人心的歲月。
了解更多旅游信息,請登陸:泉州西湖假期旅行社
公司電話:0595-22176648、28892188 |